河南农业大学毕业证样本

日期:2024-05-09 10:42办理微信:JJCC6611

筚路蓝缕,栉风沐雨,河南农业大学走过120余年的办学历程,见证了河南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,见证了河南近现代农业教育的历史。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,1912年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,1927年与中州大学、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,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,1984年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。2009年成为农业农村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。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。2013年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“2011计划”。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。2021年入选河南省“双一流”创建工程高校。
 
学校建有郑州文化路校区、龙子湖校区和许昌校区,占地面积264.83万㎡。建有两地三校区互联、全方位覆盖的信息网络环境,以及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信息共享平台。设有农、工、理、经、管、法、文、医、教、艺10大学科门类。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,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,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;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,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;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,1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;88个本科专业。各类在校生33993人。学校在职教职员工2532人。其中教授、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79人,博士学位1439人。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,各级各类人才123人。先后获评河南省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高校、全国就业50强高校、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、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高校、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。
 
河南农业大学源自创办于1902的河南大学堂,其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与中华民族近现代风起云涌的历史休戚与共,沉浮相同。从创办初期的教员20人、学生200人,发展到今天教职员工2517人、各类在校生33319人,校名的更迭见证了曲折、昂扬的发展道路。
  1902年,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而施行庚子新政,教育改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,在此背景下,河南大学堂应时而生,目标定位为“作育人材、修明学术”,成为河南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。其后,河南大学堂先后改称河南高等学堂、河南高等学校。1912年,民国肇造,河南高等学校结合河南地理、气候和科技强国梦想,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(本科),河南高等农业教育自此发轫。1927年,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与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、中州大学合并成立国立第五中山大学,改称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农科。1930年,中山大学改称河南大学,学校名称变更为河南大学农学院。1952年,全国院系调整,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建院,称为河南农学院,文化大革命期间,学校响应号召搬迁至许昌办学,更名为许昌农学院。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陆续回迁郑州,恢复河南农学院名称,并于1984年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。2009年,河南农业大学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共建高校;2012年,河南农业大学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共建高校;2013年,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组建的“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”入选首批“国家2011计划”,这些辉煌的发展成就彰显了学校厚重的办学底蕴,更赋予了“河南农业大学”这一名字更多的意义和期许。
温馨提示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,图文贵在分享,如有不当,请指正。本文链接谢谢合作!